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

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

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

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

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

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

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

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

发挥国家级台创园优势 推进海峡两岸乡村融合振兴

国家级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2009年获批,规划总面积21万亩,核心区面积5.6万亩。现有台资企业71家,总投资14.26亿元,在全国台创园考评中,每年均获优秀,其中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获全国评比第二名。

 

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决策部署,为推进两岸乡村融合振兴提供了契机。2021年2月,《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国发〔2021〕3号)明确指出“支持三明推动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三明市委、清流县委全会出台了《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两岸乡村融合振兴行动计划》,清流县贯彻落实好上级安排部署,积极发挥好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巨大优势,推进海峡两岸乡村融合振兴,迈好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的“清流探索”。

 

 

一、立足实际,发挥海峡两岸乡村融合振兴的“清流优势”

 

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福建沿海通过民间渠道,引进中小台商,在农业领域进行试探性投资,到1992年清流引进第一位台商开始,清流以农业为主导开启了两岸乡村融合振兴的进程。近年来,清流县认真按照中央、省委对台工作部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记“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努力把福建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等重要嘱托,充分发挥清流对台政策优势、人文渊源、产业基础等优势,加强对台招商引资,帮扶台资企业转型升级,在农业合作等方面不断深入,合作领域不断拓宽,为两岸乡村融合振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具有新思想的正确引领。1998年2月,习近平同志到清流台企调研时指出“清流台商投资农业综合开发潜力很大,是值得投资的地方”。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同志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把福建建成台胞台商登陆的第一家园”。2021年3月25日上午,在福建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清流推进海峡两岸乡村融合振兴指引了方向,明确了路径。

 

2.具有深厚的人文渊源。清流作为客家祖地之一,客家文化底蕴深厚,与台湾客家一脉相承,历史渊源悠久。1988年,中国科学院在沙芜狐狸洞考古发现了“清流人”,与台湾“左镇人”同属旧石器时代晚期智人,证明了在一万多年前,闽台两岸早已是“同根同祖同源”。台湾马氏祖先马发龙(马氏三十七世祖)居于现在的赖坊镇南山村,被称为“马氏入闽始祖”。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泉州南安、惠安等地闽南移民迁入清流,支援开发山区或进行惠安水库移民安置,带来闽南方言、闽南人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民间信仰、民间艺术、民居建筑等闽南文化。而台湾大部分人是明清或更早以前从闽南和广东移民的后代,主要讲闽南语和客家话,这也为台商前来清流投资兴业、两岸融合振兴奠定了交流基础。依托国家级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赖坊马氏宗祠、灵台客家祖山等涉台交流合作平台,2016年以来,台胞2000余人次前来参访交流。清流嵩溪、嵩口、龙津等7个乡镇还分别与台湾苗栗、南投、云林北港等6个乡镇结为友好乡镇,县商会、花卉苗木协会分别与苗栗商会、南投园艺花卉工会友好协作。

 

3.具有坚实的产业支撑。清流作为山区农业县,充分利用资源禀赋,积极开展对台农业招商,探索出一条以特色农业开创两岸乡村融合振兴的新路径。截止目前,全县台资企业71家,有机茶叶、花卉苗木、特色养殖、农林产品加工等台资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水果蔬菜、生态蛋鸡等产业异军突起,目前全县5家蛋鸡企业全部是台资企业,总投资8亿元,养殖规模达285万羽。如今,清流花卉苗木、特色养殖、农林产品加工、生态休闲旅游,已成为强村富民的“四大金刚”产业,2020年实现特色农业全产业链产值达87.51亿元。2020年底,全国19家媒体100多名记者组成的采访团,对“三明实践”展开了集中采访报道,海峡两岸融合发展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清流3家台企接受采访报道。

 

4.具有强劲的政策保障。十八大以来,中央和福建省相继出台了“31条”“26条”“66条”等一大批惠台政策措施,为推进海峡两岸融合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2020年9月和12月,中央台办在听取三明市对台工作汇报后,表示全力支持三明建设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试验区,《2021年全省对台工作要点》也把此项工作列为重点。2021年2月,《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支持三明推动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3月17日,国务院台办、农业农村部等11个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支持台湾同胞台资企业在大陆农业林业领域发展的若干措施》(简称“农林22条措施”),进一步为台胞台企参与大陆农业林业高质量发展及乡村振兴提供同等待遇。当前,市委、县委全会专题研究制定《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两岸融合振兴行动计划》,重点实施特色农业、森林康养产业、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治理、交流平台合作五大融合项目,都为推进海峡两岸乡村全方位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强劲的保障,两岸乡村融合振兴前景广阔。

 

二、牢记嘱托,迈好海峡两岸乡村融合振兴的“清流探索”

 

199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清流台企调研时指出:“清流台商投资农业开发潜力很大,是值得投资的地方”。20多年来,全县上下牢记重要嘱托,突出“三加三合”,迈出了海峡两岸乡村融合振兴的“清流探索”。

 

 

1.惠台政策+服务创新,推动海峡两岸“一家亲”的心灵契合。落细落实各项惠台政策,用好用实各级扶持台企财税、用地、用电等方面项目资金,园区内台资企业每年获得的各级财政奖补资金超过2000万元。建立健全党政领导挂包联系制度,设立台胞连心警务室、涉台巡回检察联络室、司法服务联络点,定期走访台商,维护台农权益,累计协调解决问题50余个。组建“台胞台企健康养生志愿服务队”,每年开展“日行一善• 爱往台企”“行长进台企”“进台企帮复工促发展”“夏日送清凉”“寒冬送温暖”等暖心活动近20次。情感拉近,推动清台两地交流步入佳境,2016年以来,台胞2000余人次前来参访交流,7个乡镇还分别与台湾6个乡镇友好结对,县商会、花卉苗木协会分别与苗栗商会、南投园艺花卉工会友好协作。

 

2.特色项目+技术创新,推动海峡两岸“多领域”的产业契合。立足农业特色项目,加强清台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资源对接,助推全县农业发展壮大。2019年以来,从台湾引进“五新”38项(个)。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4期,邀请台湾农业专家、学者教学,培养了358名现代农业生产者;有4个闽台对接项目和2个人才项目在海峡论坛上签约落地。特别是2011年,来自苗栗的茶王兄弟在赖坊镇创办2家公司,种植东方美人茶,并带动周边村民一起发展茶产业,全镇茶叶种植面积近万亩,带动600多名农民人均年增收3.6万元以上。

 

3.高优产品+销售创新,推动海峡两岸“全方位”的市场契合。积极引导台企开展产品质量认证和商标注册,鼓励扶持申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创建企业品牌,全力提升台企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目前,园区有省级龙头台企2家、市级龙头台企3家,台资企业产品在各类展会上频频获奖。同时,发挥作为“第二批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平台优势,聘请专家开展电商培训,推动农产品上线销售,实现线上增收1759万元。并借力文化节庆平台,策划举办樱花文化旅游节等主题宣传推介活动,今年春节期的樱花节高峰期,每天入园人数1万人次。

 

三、着眼大局,绘就海峡两岸乡村融合振兴的“清流蓝图”

 

两岸同胞同文同种、血脉相连,乡村振兴战略可以借鉴台湾经验,同时也给广大台湾同胞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在推进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过程中,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勇于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发挥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基础优势,凝聚两岸同胞智慧和力量,持续扩大经济、治理、文化、人才、生态等各领域交流合作,为把福建建成台胞台商登陆的“第一家园”贡献清流力量。

 

 

1.以人文融合为灵魂,把清流建成台胞台商登陆的“精神家园”。清流是纯客家县,又有大量闽南移民,客家文化和闽南文化同为发挥闽台“五缘”优势的桥梁,我们既要围绕共同的文化体系,又要立足各自的文化差异发挥品牌效益,实现两岸乡村文化产业协同发展,讲好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的“清流故事”,增进认同,契合心灵,把清流建成台胞台商登陆的“精神家园”。一要增进两岸文化交流。以沙芜狐狸洞“同根同祖同源”“客家祖山”“马氏入闽始祖”居住地、闽南移民文化等人文优势,进一步挖掘两地融合发展的人文渊源,开展灵台山定光文化、农耕文化、姓氏文化与寻根谒祖等交流活动。充分发挥客联会作用,定期组织两岸文化交流,深化民间基层交流交往,扩大寻根谒祖、族谱对接、朝圣祭祀等活动。设立闽台姓氏族谱溯源基金会,从人力、资金、学术等方面帮助和指导各地宗亲会尤其是台湾知名人士祖籍地宗亲会做好族谱的收集、整理、编纂、修订和对接工作。二要培育两岸节庆品牌。积极打造清流独具地方特色的品牌节庆活动,带动旅游、艺术品、文化娱乐等行业的联动发展。以温泉休闲旅游、花卉园林景观等重点资源为依托,培育“中华灵台山客家祖山文化节”、“清流温泉旅游文化节”和“海峡两岸(清流)园艺博览会”等2-4个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节庆品牌。三要建设两岸交流中心。建设县文化馆、科技馆、两岸融合成果展示馆、城市建设展馆、海峡两岸游客服务中心,由台创园、党校、高校级研究员所合作建设集两岸青年交流中心、高校闽台合作专业学生研学基地、闽台教师交流培训、全国台创园干部培训基地、全省两岸融合发展干部培训中心为一体的海峡两岸融合发展学院。

 

2.以产业融合为基础,把清流建成台胞台商登陆的“创业家园”。台湾地区在乡村振兴上具备充分的前期经验,在休闲农业、精致农业、农旅融合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技术、管理、品种等优势,我们要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实施特色现代农业融合振兴行动,把清流建成台胞台商登陆的“创业家园”。一要提升农业合作水平。成立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强化与台湾各地农会、优质农业企业、产销班对接合作,积极引进台湾农业优良新品种、新技术,广泛借鉴台资优秀企业先进生产、管理、销售经验,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专业化、设施化、规模化生产,积极培育特色农业产业,辐射带动区域农业产业升级。二要推动三产深度融合。健全两岸合作智慧农业项目与台资为主的电子、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体系的衔接机制和在清台商利益联结机制,推广“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推动单一的农业合作与交流向“精致”与“休闲”方向转变,与二产、三产有效融合,不断提升产业价值和产业融合程度。建设海峡两岸产品展示购销中心,打造“两岸一家”主题风情街区。成立“九龙湖闽台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突出闽台文化融合,打文化牌、对台交流牌,组织对台招商。三要推动农业品牌创建。发挥台创园现有优势,进一步实施花卉苗木、特色养殖、农林产品加工、生态休闲旅游等特色现代农业融合振兴行动,广泛借鉴优秀台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方面先进经验,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专业化、设施化、规模化生产,协助企业制定相关产品标准,打造更多像“东方美人”“梦园”一样的等龙头品牌。

 

3.以政策融合为保障,把清流建成台胞台商登陆的“创新家园”。“31条”“农林22条”“66条”等一系列惠台政策涵盖领域广、开放程度深、政策含金量高,但其实施效果受岛内阻扰及落实机制的制约,政策效益未充分发挥,我们要加强各项惠台惠企政策宣传,落细落实政策环节,落实好在用地用电、就学就医、鼓励兴办农业下游产品加工、引进台湾文化创意团队参与乡建乡创等方面的惠台举措,让在清台商切实享受到各项政策福祉,把清流建成台胞台商登陆的“创新家园”。一要完善政策落实机制。建立健全领导挂包重点台资企业责任制,强化跟踪服务协调指导,加大对重点台资企业、台资项目的跟踪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林地流转机制,通过“公司+合作社”“公司+农民”等形式,鼓励和支持农民通过转租、租赁、承包、入股等方式流转土地经营权,加大当地农民同台商之间的股权合作与交易。创新金融帮扶机制,加大对台资企业的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在信贷、人力、财政等资源配置上给予一定倾斜。二要保障台商合法权益。探索建立涉台农业救灾救助专项帮扶基金,帮助台资农业企业抵御自然灾害风险。完善“台商权益保障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涉台巡回检查工作制度”,发挥“台胞权益保障法官工作室”作用,加强台商投诉协调,切实维护台商合法权益,进一步为台胞台企提供同等待遇。三要推动园区产学研融合。建设清流台创园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对接各类高等院校和机构,开展产学研和教学实践等业务,为园区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

 

4.以人才融合为动力,把清流建成台胞台商登陆的“筑梦家园”。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千方百计引进台湾农业、经营、管理、设计等专业人才,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为两岸乡村融合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一要引进专业领域人才。加强与全国台企联等涉台组织对接联系,依托闽台人才交流计划,借助海峡论坛、海峡两岸林博会、明台人才交流合作论坛等载体,发挥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雅鑫台湾高新技术服务团队、三明学院台籍教授清流志愿服务团的示范作用,通过创业资金奖补、生活保障等手段,引进台湾乡村规划、乡村治理、文化创意、文旅康养、农业开发等专业台湾人才。支持台湾规划师、设计师、文创团队参与乡村规划工作。二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通过税收减免、创业资金扶持等政策,鼓励本地大中专院校毕业生返乡创业,从当地农民群体中选拔培育产业带头人,组织农业经营领域专业培训,适时组织赴台学习交流,培育一批具备农业产业与乡村建设先进理念相适应的新型职业农民。三要建设人才实践基地。将传统村落打造为两岸融合乡村规划及农学实践基地,找到台湾发展理念与各传统村落特质的完美契合点,聘请台湾规划设计团队参与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和开发利用,建设一批两岸人才共同实施的特色产业和美丽乡村样板。组织两岸在校大学生到实践基地开展参观实践,培养青年农学兴趣,建立长期人才储备。

 

5.以生态融合为方向,把清流建成台胞台商登陆的“旅居家园”。绿色生态是清流最大的优势,依托清流丰富生态文化资源禀赋,强化清台合作,进一步实施生态康养产业融合振兴行动大有可为。一要打造特色传统村落。要在挖掘客家传统文化的同时加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修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使乡村景观符合客家文化特质。要成立乡村传统文化保护组织,传承好山歌、服饰、酿酒、打锡等客家传统手工技艺,活化客家文化。二要协同开发文创产业。要引进台湾专业策划、设计团队,将台湾的文化创意与我县各乡镇生态文化资源相结合,打造兼具两岸特色的美丽乡村、产业园区,形成两岸文化互为体验、产品互为市场的双向融合。三要合力发展森林康养。加强与台湾地区森林康养企业、行业协会和知名团队对接合作,积极引入台湾在健康养生基地评估、自然体验和森林疗愈课程设计等方面经验,开展森林康养产业人才、课程设计、客源招徕等交流合作,着力天芳悦潭、麒麟湖等有建设基础的森林康养基地融入台湾元素进行提升,大力培育休闲旅居、生态观光、山地运动、自然观鸟、培训研学等康养业态,积极探索“温泉+”“湖面+”“文化+”“樱花+”“茶园+”等生态康养“清流模式”,把清流建设成为台胞台商入闽体验自然生活康养的“网红地”。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好惠台政策,推动清台农业合作、乡村融合振兴迈向更大规模、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确保台创园建设成效继续保持全国领先,为海峡两岸乡村融合振兴贡献“清流力量”和“清流探索”。


(文/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管理委员会)

创建时间:2021-07-08 10:34
首页    振兴实践    产业振兴    发挥国家级台创园优势 推进海峡两岸乡村融合振兴
浏览量:0
导航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