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

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

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

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

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

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

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

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

东山:八百年古村的突围


俯瞰磁窑村。高阿营 摄

 

漳州市东山县杏陈镇磁窑村很老,始建于南宋年间(1127—1279年),是东山岛最古老的村落,至今有800多年的历史。它因制瓷而得名,相传曾有8条龙窑,18条大船运销瓷器,现今村里仍然散落着大量的瓷片。

 

磁窑村又很新。当地深挖“宋窑文化”资源,精心打造沉浸式宋代旅游观光园“磁窑圩市”,再现宋韵芳华,引来八方来客,成为东山县新晋网红打卡点。

 

老与新交融,文与旅并举,蹚出了古村文化传承保护与发展的突围之路。


往昔辉煌

 

走进磁窑村,浓郁的古窑文化气息扑面而来。精致的陶瓷景观、有趣的文化墙……随处可见的陶瓷元素,再现磁窑古窑往昔辉煌。

 

磁窑村位于东山岛西北部,是入岛第一村,且临海,陆海交通便利,特别是村里拥有丰富的瓷土——高岭土,让磁窑村烧制陶瓷具有先天优势。这里曾是东山岛唯一烧瓷器的村庄。

 

1957年,在文物普查中磁窑村古窑遗址被发现,1983年东山县博物馆着手进行一次调查。1984年,由东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之后,许多专家学者亲临此地进行调查研究。

 

踏上村后的后壁山,满目葱茏,随手拨开草丛,处处可见散落的窑具残件与瓷片,见证了当年这里陶瓷烧制的繁忙。根据2005年中国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福建博物院和东山县博物馆联合刊发的《东山县古窑址调查报告》所载,古窑址位于后壁山、后劳山,面积约6000平方米。器物主要为青釉,釉色有的灰黄,有的偏绿,基本上都有细碎冰裂纹,内壁刻画蔓草纹、水波纹等。胎多呈灰色,少数呈灰白,夹细砂。器物、器形多样,涵盖碗、盘、执壶、瓶、罐、钵、盖等。

 

“从磁窑产品的特征来看,无论是胎质、釉色,还是装饰艺术,均酷似南宋时期龙泉窑的产品。”东山县博物馆原馆长陈立群说。该处窑址未见于古代文献记载,但考古人员从采集标本的时代特征加以分析,并与周边窑场同类器物相比,加之此处尚未发现元代龙泉窑的典型特征,目前推断磁窑窑始烧年代为南宋中晚期,或终于元代早期。

 

“在职期间,我曾接收过磁窑热心人对博物馆捐赠的实物,更多的捐赠是来自渔民。他们从海底捞到各类瓷器,磁窑瓷器占大多数。”陈立群回忆道。由于闽南地区在南宋时期的仿龙泉窑产品多销往国外,考古人员推断磁窑产品也不例外,且东山岛距离澎湖、菲律宾较近,其外销地点可能为我国的澎湖列岛、菲律宾及东南亚诸地。

 


展示馆里展出的瓷器(资料图片)

 

着重融合

 

昔日芳华虽已去,却给磁窑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和宝贵的宋窑文化资源。近年来,磁窑村着重在融合上做文章,活用宋窑文化点亮古村。

 

磁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曾镇文介绍,2013年,磁窑村启动窑山公园项目建设,在后壁山、后劳山山脚开路,用旧石条铺设了1000多米长的健康步道。经过一代接一代的不断努力,沿着步道先后建成古榕讲坛、百草园、仿古龙窑、宋窑展示馆等项目。如今,这里已是一个集休闲、健身、观景、游憩为一体的生态公园。

 

淘泥、拉坯、烧窑……沿窑山公园步道向上,只见途中设置着数座复古人物雕像,一一展示出当年的古窑工艺制作流程。来到窑山公园的半山腰,仿古龙窑出现在眼前。仿古龙窑对宋代斜坡式结构龙窑进行复刻,再现古窑风貌。仿古龙窑旁,建有一个宋窑展示馆,主要展出磁窑村出土的青釉瓷器。

 

步入宋窑展示馆,除了可以一睹磁窑村古窑产品的风采,还可以邂逅陶艺之美。2023年7月,位于展示馆的陶艺传习所开业。

 

“没想到泥巴这么好玩,我还想再做一个碗。”近日,来自东山县铜陵镇的刘炜涵跟随着妈妈到磁窑村游玩,第一次见陶艺制作便被吸引。在陶艺师的指导下,她用双手慢慢将转盘上的黏土捏成自己喜欢的形状。

 

“创办传习所,就是想让群众在制陶的过程中加深对宋窑文化的认识,点燃传承意志,为磁窑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磁窑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何伟彬说。

 

“以前,村里环境很差,路也不通。经过这十多年的发展,村庄越变越美丽,也越来越有人气。每天早晚,我可以到公园散步,也可以到展示馆逛一逛,看看年轻人玩陶艺,晚年生活精彩多了。”82岁的磁窑村村民曾国胜说起村里的变化滔滔不绝。

 

“统筹好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是磁窑乡村振兴的关键。除了项目的实施,我们还就地取材,将陶瓷元素广泛运用于村容村貌建设,让沉睡的资源活起来。”何伟彬说。磁窑村现已成为省级传统村落、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省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

 


“浪漫元宵·缘定磁窑”沉浸式汉服游园会。欧东茵 摄

 

沉浸旅游

 

今年春节、元宵假期,磁窑村成了当地市民夜游的首选。两节期间,磁窑村用一场“磁窑圩市”吸引游客近10万人次,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成功“出圈”。

 

磁窑村总面积1097亩,人口不足千人,缺乏产业支撑,是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痛点。近年来,磁窑村瞄准乡村旅游,又面临游玩项目单一、业态缺乏等问题,亟待破局。经过商讨,镇、村达成共识:打造沉浸式宋代旅游观光园,为游客提供全方位、多维度的宋代生活体验。

 

说干就干!磁窑村在窑山公园原有设施的基础上,利用灯光、投影机、油纸伞、灯笼等元素,开发了琴瑟和鸣、望星月、忆十八、观青莲、繁花里、悦心安、聆心悦等20多个观光打卡点,打造沉浸式宋代旅游观光线路。同时,依托村企宋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推出投壶、射箭、摔碗酒等古代娱乐项目,打造圩市摊位,经营小吃、旅游纪念品等,为游客夜生活提供更多选择。去年农历腊月廿八,“磁窑圩市”开业,周边群众纷纷前来打卡。

 

夜幕降临,窑山公园灯火通明,烟雾缭绕,游客从四面八方赶来,平时寂静的公园充满了浓浓的烟火气。“这里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开业以来游客就很多,我们经常忙不过来。”夜色中,围炉煮茶业主谢旭亮与家人将新鲜出炉的烤鸡、玉米、羊排等端上餐桌,供客人享用。去年12月,谢旭亮来到磁窑村,得知村里要打造圩市,十分看好,便向村里租了10亩地和4栋民房,在窑山公园经营围炉煮茶,后续将推出精品民宿和露天音乐烤吧。

 

为让游客有更好的文化体验,今年元宵节,杏陈镇联合磁窑村策划了“浪漫元宵·缘定磁窑”沉浸式汉服游园会。当晚,身着各式汉服的演员们穿梭在各个景点,用“舞蹈+情景剧”的方式为游客献上民族舞、古筝演奏、抛绣球等精彩表演。

 

“东山是旅游大县,磁窑乡村旅游要想在众多竞争中脱颖而出,就要打破单一化和同质化,我们挖掘当地特有的乡土气息、人文风俗底蕴,结合古代君子六艺,着重打造了沉浸式宋代旅游观光园。”杏陈镇副镇长黄琳琳表示,今后还将结合传统节日打造更多民俗特色游,如七夕圩日等等,让游客多维度体验宋代生活。

 

“一时火不代表一直火。要让村庄有面子,村民有票子,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杏陈镇党委书记林华翔表示,此次活动暴露出磁窑村在停车场、公厕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未来,磁窑村既要厚植文旅产业,探索规划非遗馆和体验项目,引入民宿等新业态,还要进一步提升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去年磁窑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万元,今年力争游客突破20万人次,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

 

(来源_福建日报)

创建时间:2024-03-14 16:40
首页    振兴实践    东山:八百年古村的突围
浏览量:0
导航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