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

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

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

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

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

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

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

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

武平县新农人助力乡村振兴记事

逐梦田野上 执笔绘“丰”光

 

秋日的梁野大地上,稻穗饱满压弯禾秆,硕果金黄挂满枝头,每一粒每一颗都藏着丰收的喜悦。

 

俗语说:“寒露到,收晚稻。”10月10日,位于武平县永平镇的优质稻新品种“莹丰优2165”百亩示范基地里,稻谷成熟,丰收在望。基地负责人温晓红告诉记者:“工人和机械均已就绪,即将开镰收割。”

 

创业二十余载,温晓红创设的喜浪农业科技发展公司(以下简称:喜浪公司)从一家小型大米加工企业发展成集水稻规模化种植、优质稻种植推广培训、粮食科研科普、大米精深加工和乡村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深知老百姓最需要的就是技术。”温晓红说。

 

2018年以来,在武平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指导下,喜浪公司先后创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优质稻米产业研究院、福建省“科创中国”博士创新站,荣获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国放心粮油示范工程示范企业、国家级学会创新驱动服务站、福建省级专家服务基地、福建省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

 

截至目前,喜浪公司拥有百亩以上优质稻种植基地6个,面积1450亩,年加工大米3.2万吨,年产值1.6亿元,在武平岩前等10个乡镇培养种粮大户100多个,带动优质稻种植面积达到2.1万亩。这些亮眼的数据,是她半辈子坚持“一粒米”事业助力家乡从传统种粮走向产业振兴的印记。2023年,喜浪公司被评为福建省“万企兴万村”助村富民明星企业。

 

在希望的田野上,演绎了许多新时代新农人的故事。武平县桃溪镇桃溪村是王秀珍从小长大的地方,这里生态环境优越,蕴藏着红菇、灵芝、金线莲等宝藏。2013年,王秀珍辞职回家乡,成为“大学生农民”。这个外表文静的姑娘,有股韧劲儿,山路崎岖拦不住,乡亲质疑也不恼。“面对质疑,我用行动说话!”王秀珍说。在后来的时间里,她利用互联网电商知识把家乡的原生态农产品推向全国。

 

“中国天然氧吧”武平的土地上孕育的百香果外观圆润、光泽亮丽、果香浓郁、口感醇甜,品质在国内名列前茅。2017年,武平百香果、象洞鸡亮相金砖国家厦门会晤国宴,成为接待海内外嘉宾的“武平味道”。同年,武平县委、县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从种苗繁育、基地建设、产后处理及深加工、品牌创建方面给予扶持,推动百香果产业发展壮大。

 

王秀珍从中发现了商机,她创办武平县优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立全县首家百香果标准化育苗基地和首家百香果分拣中心,标准化育苗基地年可培育种苗100万株以上;建立百香果种植示范基地600亩,出口基地250亩,年培育百香果种苗100万株以上,年销售百香果超8000吨。自身发展的同时,王秀珍还带动了400户果农发展百香果种植,平均每户年增收1万元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百香果女王”。

 

“武平现在有许多新农人,他们活跃在乡村振兴最前线。我们人才办工作职能之一就是培育、服务好新农人。”武平县委人才办主任蓝国荣告诉记者,目前,武平有认定的新农人329人,其中,大学以上学历的212人,退伍军人45人。另有乡土人才7561人。

 

今年1月26日,武平县成立了新农人协会,成为我市首个县级新农人协会。回乡从事农业的退伍军人温正明当选为会长。今年,温正明的柑橘种植基地又一次迎来甜蜜丰收,国庆假期他拿着手机在基地穿梭取景拍摄蜜橘“宣传片”。“十分好吃,十分甜!今年的蜜橘没有打农药,长得丑了些,但是很生态。”温正明对着镜头为蜜橘“打Call”。

 

2019年,温正明在武平县武东镇创立了六甲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六甲果业),探索出“山顶戴帽,山腰种果,山底穿裙”的生态种植模式,蹚出一条果业发展致富路。随着电商的兴起,他又多了一个“新农具”,组建直播团队,打造个人IP,将“中国天然氧吧”的甜蜜果销往全国各地。

 

如今,六甲果业建设柑橘种植基地600多亩,年产量超过100万公斤,成为武平县最大的特早熟蜜橘种植基地,并为周边村民提供就业岗位200多个。其生产的蜜橘多次获得福建省、龙岩市优质农产品奖。

 

广袤的梁野大地,孕育着新的生机和活力。秋风漫起,田野里稻香、果香如约而至。今年秋天,温晓红、王秀珍、温正明等武平新农人正用手中的“颜料”激扬执笔,在乡村田野的画布上绘出丰收的金黄!

 

记者手记

 

乡村振兴呼唤人才、造就人才。近年来,越来越多青年人怀揣着热忱,从城市来到农村,脚踏实地助力农业农村发展,带动村民增产增收,为广袤乡村注入无穷生机和活力。近期,记者几次走进武平采访,了解许多新农人在梁野大地的创业故事。在田野、在山林、在乡村各处......他们大显身手,将梦想的种子播撒在乡村大地上,成就了“丰收人生”。

 

 

种梦山林里 蹚出致富路

 

10月11日,天刚蒙蒙亮,武平县中堡镇梧地村象洞鸡养殖户连桂兴就开着车出发进山。半山腰处,有鸡舍藏于林木间,连桂兴到达后,撒一把玉米粒,引得成群冠红羽黄的象洞鸡从四面八方跑来。

 

“武平县被誉为中国天然氧吧,武平象洞鸡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天然富氧的环境与山林散养、自由觅食的特性,造就了它们低脂肪、高蛋白、高营养的细嫩肉质,广受消费者喜爱。”连桂兴介绍,当地村民多有饲养象洞鸡的传统,但规模一直不大。

 

2003年,在外地养鸡场务工多年的连桂兴决心回村里养鸡,带动村民一起致富。不过,当时武平象洞鸡规模化养殖还未真正起步,没有可参考的经验,选回的鸡种很杂,生产率、产蛋率、孵化率、受精率都很低,这让连桂兴的企业一度陷入困境。

 

山下不远处的几间厂房,为连桂兴2006年所建,也是武平县第一家象洞鸡鸡苗孵化基地。10多年里,连桂兴把养殖肉鸡赚的钱不断投进鸡苗选育。通过不懈努力,连桂兴选育出的象洞鸡残次率从5%降到2%,生长速度也有了明显提升。

 

有了优质稳定的鸡苗,连桂兴构想的产业链条逐渐清晰。“我们孵化好鸡苗,卖给农户。由他们放到山林里散养,同时制定养殖标准,开展技术指导。长成后,肉鸡经我们统一回收,对接销路。”连桂兴说。

 

如今,基地每年生产鸡苗80万羽,出栏肉鸡33万羽。连桂兴还注册了武平县远耕象洞鸡养殖开发有限公司和福建远耕食品发展有限公司,并在武平县工业园区建成了全县第一条武平象洞鸡屠宰加工及冷链物流生产加工线。充足的鸡苗供应,辐射带动周边村镇近40户养殖户加入象洞鸡规模化养殖。

 

而武平县永平镇恬下村的新农人郑福华则在绿色山林里蹚出了另一条致富路——

 

2016年,在外做食品生意的郑福华意识到乡村振兴大有可为,于是,毅然回到家乡恬下村,用创业攒下的积蓄,创办了武平县恬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事业发展初期,郑福华也经历过挫折。“主要是技术不成熟,发酵出来的灵芝茶达不到市场的要求。”困难没有难倒他,那段时间,郑福华一股劲儿地钻进发酵室,不断地尝试,不懂就上网查找。渐渐地,郑福华成了灵芝茶制作专家。“去年,公司的销售额达到了400多万元。”郑福华告诉记者。

 

在自身发展的同时,郑福华不忘带动村民共同致富。一方面,他带领村民大力发展林下紫灵芝种植,2017年以来,累计种植有机灵芝1000余亩,带动全村11户农户抱团发展;另一方面,在永平镇党委、政府的牵头引领下,通过村企共建,创办了武平县佐雅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打响“恬怡丰”“灵菇娘”“佐雅”等灵芝茶品牌,还推出了灵芝粉、灵芝孢子粉、灵芝茶杯等产品,并通过线上电商和线下实体进行销售,今年以来,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15万元。

 

被问及回乡的收获与感悟时,郑福华说道:“农村发展驶入快车道,新时代的青年人也可以在山林里‘种’出新生活,日子一定会一天比一天好呢!”

 

同样是发展灵芝产业,下坝乡露冕村的邱建林也有自己的致富经。

 

2010年,24岁的邱建林从福州大学至诚学院机械系毕业后,做了一个让人惊讶的决定:放弃从事所学专业的工作,回乡发展灵芝产业。三年后,他成功创建了武平植草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我们主要推行林下仿野生灵芝种植,目前,已在下坝乡建成椴木灵芝菌包生产及培养大棚3500平方米,可年产椴木灵芝菌包10万袋,在武平县范围内种植林下椴木仿野生灵芝1000多亩,带动200余户周边群众学习灵芝种植技术,增加他们的收入。”邱建林如今已是远近闻名的灵芝种植能手。

 

灵芝在天然环境中自然生长,其产量虽不如大棚栽培,但所产的灵芝品质更好、价格更高,备受消费者青睐。在发展林下种植的同时,邱建林还对部分灵芝进行复合深加工,做成灵芝茶、灵芝饮品、灵芝食品等,去年销售额约1000万元。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武平县大力实施“梁野英才”专项行动,以政策推动、平台拉动、服务带动等模式,培育发展新型经营主体,现有家庭农场主2148人、农民合作社负责人472人、县级以上农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51人。

 

山林,蕴藏生态财富,带来无限可能。如今,在武平,除了连桂兴、郑福华、邱建林,还有退役军人钟亮生、返乡创业大学生范远武、80后返乡青年连永聪......一大批新农人扎根农村、种梦山林,凭借种养新手段、营销新思路,用好乡村资源,在绿水青山中干事创业、增收致富、助力振兴。

 

记者手记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新农人是其中一支蓬勃力量。近年来,不仅是武平,在龙岩全市范围,越来越多的新农人带着知识、技术、技能投身于乡村建设中。让新农人更好地扎根农村,离不开相应的帮扶和支持,如加强对返乡创业人才的激励,通过荣誉提升他们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提供及时到位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等。如此,才能让他们更加坚定地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开辟出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圆梦在乡村 青春筑“兴”景

 

骑行四季田园、泛舟水墨阳民、相聚茶寮营地......入秋之后的武平乡村,风景秀丽,色彩斑斓,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而来。

 

今年国庆假期,武平县东留镇黄坊田园乐园里果酒飘香,廖雪涵每天都忙碌不停,为前来参观的游客介绍她新酿的生态果酒。廖雪涵是武平县农业“返乡能人”,她不仅酿得一手好果酒,还将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蹚出了一条在乡村发展产业的新路径。

 

“一二三产融合是一场双向奔赴。政府为我们完善周边设施,我们就大胆尝试农旅融合。”昨日,廖雪涵告诉记者,武平县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不余遗力为新农人建好保障机制,推动公共服务更好更快覆盖农村,让新农人在乡村振兴舞台上纵横驰骋。

 

廖雪涵从2022年开始做农业研学,至2023年底,她经营的武平县东留镇黄坊田园乐园共接待游客6.5万人次,其中,外县的游客占80%以上。她告诉记者:“目前来看,今年形势更好。”

 

在武平县中山镇阳民村,清澈的河水穿过十里翠竹。骑行者穿行在沿河道路上,构成一幅幅动态的美景。廖雪涵的“以竹代塑”应用场景示范园就建在阳民村。走进示范园,只见竹篮、竹画、竹枕、竹影等工艺品琳琅满目;当一阵秋风吹来,竹制风铃叮当,欢笑声不断从会客厅传来;登上天空之境,品一杯竹叶冬瓜茶,远眺,乡村美景尽收眼底。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点,有挖不完的宝藏。花果东留三产融合在去年入选为全国第六批农村创业优秀带头人典型案例获全国推广,让我更有信心与阳民村共发展。”心中有梦,眼里有光,廖雪涵笑着说,“‘水墨阳民’未来可期。”

 

年轻的身影,奋斗的脚印,凝聚成武平乡村随处可见的新风景。90后新农人刘熹是乡村追梦者。在外打拼几年后,他回到有“武平绿茶之乡”美誉的家乡桃溪镇,探索“营地+田园”新模式,在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中植入旅游元素,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2022年9月,由刘熹工作室设计运营的桃溪茶寮露营基地改造完毕,正式对外营业。“掀开帐篷,看日出林间的光晕,赏恬静迷人的夕阳,望繁星满天的星空,希望茶寮能成为游客心中的诗和远方。”刘熹说。

 

刘熹认为,“乡村保护开发是留住乡愁的最佳方式,也将会是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的最好机遇。”

 

去年8月,桃溪茶寮露营基地入选2023年龙岩市“十大帐篷露营地网红打卡点”。茶寮建成后,刘熹依照游客喜好和当地发展需要,不断完善运营方式及后期建设计划,带动桃溪百茶园、桃韵楼、红色亭头等旅游资源串点连线,实现小项目撬动大发展。

 

乡村振兴,青年有为。张勇,是一位懂得自媒体运营的新农人。“我喜欢在村里面生活,喜欢山、喜欢水。哪里有什么野果,有什么菇,不要说这一辈的,比我大一辈的,没有一个人比我更清楚。”源于这份情怀,他在2016年毅然选择返乡创业。

 

返乡第二年,张勇创办了自己的家庭农场,平时通过抖音和网友分享养蜂、养鸡的日常,展示各种植物药草,介绍家乡武平的农产品。淳朴的农村生活场景和特色农产品吸引了数十万粉丝的关注,点击率超过1个亿。2019年,张勇开始直播带货,帮助周边乡镇农户销售地瓜粉、蜂蜜、笋干、象洞鸡、土猪肉等农产品,月均销售额在80万元左右,带动周边村民40多人发展养殖业。

 

“我是因为情怀回到家乡,所以我不是想赚多少钱。可以把村民的农产品卖出去,能帮助他们提高收入,我觉得还是很有意义的。”张勇说。在他的带动影响下,越来越多新农人加入直播行列,他们将直播间搬进田间地头,手机成为新农具,数据成为新农资,直播成为新农活。张勇也收获了武平县第五届农村青年、创新创业“种子”典型、龙岩市“五四青年奖章”等诸多荣誉。

 

“我们有效发挥新农人优势,提升乡村运营水平。”谈起近年来武平乡村的新动向,武平县委人才办主任蓝国荣如数家珍:城厢镇园丁村将休闲空间场所及设施承包给新农人运营,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5.5万元;岩前镇大布村设立返乡入乡创业示范园、建设新农人众创空间,吸引10多位外出乡贤回乡创办家庭农场,打造田园音乐部落,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

 

以青春之名,共绘乡村“兴”景。据了解,2021年、2022年,武平县在“福建省乡村振兴热度指数”评价的综合排名均位居前十。目前,全县有42个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0万元以上。

 

记者手记

 

乡村振兴需要思想开放、敢想敢干的青年人才。而新农人这个群体是集协调师、宣讲师、金融师、规划师、创作者和执行者于一身的“六边形战士”,他们是新农人更是兴农人。他们在田边阡陌感受泥土芬芳,在广袤乡野创业掘金。与新农人的交谈中,我们感受到他们满怀豪情和意气风发。希望将来有越来越多青年人才来到农村,扎根农村,为乡村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带来新希望,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兴农人。

 

 

来源_闽西日报

创建时间:2024-10-14 19:30
首页    振兴实践    人才振兴    武平县新农人助力乡村振兴记事
浏览量:0
导航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