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果子鼓起农户“钱袋子” “梅”好生活有奔头
“渡口看潮生,水满蒹葭浦。”20世纪初,福清市江镜镇南宵村的和洋古渡口,村里的许多男儿从这里下南洋打拼。他们的身影渐渐远去,一封封侨批不断寄回。家书里包裹着的血汗钱,让他们在家乡起了大厝。斗转星移,这些大厝形成了现在的南宵村下和洋古民居群。
2020年8月,福建省首个农村古厝合作社在南宵村下和洋自然村正式挂牌。承载着乡愁和文化的古厝焕发新生,成为一张亮丽的“乡村名片”。
政策扶持 李梅产业“节节高”
永泰县地处福州西南部山区,“九山带水一分田,十里方圆不同天”。当地的“母亲河”大樟溪冲积形成砂质土,十分适合李果生长。“有乡必有李,无李不成乡”,李梅也成为永泰县传统特色优势产业。
“李果主栽品种为芙蓉李和胭脂李,以芙蓉李为主,产品大部分用于蜜饯加工,少部分鲜食。”永泰县乡村振兴发展中心乡村产业科科长张延晖介绍。2001年,永泰县被原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李果之乡”。“永泰李干”更是闻名遐迩,2007年获批成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青梅收购。永泰县委宣传部供图
然而,曾几何时,原料果的价格曾出现低迷,“致富果”一度成为果农们的“伤心果”。
“加工原料果收购价格最低跌到0.6元/斤,意味着果农要亏钱。”福建省永泰县顺达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顺达食品)总经理林程说,“丰产不丰收,挫伤果农积极性”。“果贱伤农”的背后是当地李梅产业缺乏产业集群化、标准化,导致市场竞争力不强。
工人给糖渍池中的青梅添糖。李昌乾 摄
为了扶持李梅产业的发展,永泰县于2021年出台了《永泰县振兴李梅产业发展若干措施》等产业扶持政策,当地财政统筹安排各项资金3040万元,重点扶持李果低产果园改造、标准化果园建设、李梅新品种引种示范推广、新产品工艺研发以及文化宣传展示等,促进李梅管理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化,有效推进李梅产业提质升级。
据了解,永泰县省级现代农业(蛋鸭、李梅)产业园于2021年获批,作为开放式的产业园,重点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产业提升融合、创新驱动与绿色发展、联农带农益农、品牌宣传”等项目建设,给永泰李梅产业注入新的动力。
永泰县盖洋乡的鲜食李,果农们在分拣、包装。永泰县委宣传部供图
“永泰还加大了李果产业供给侧结构调整,大力推广鲜食李栽培技术,李果低产果园改造面积1.5万多亩,优质鲜李年产量近2万吨。”张延晖说,近三年来,永泰实施李梅产业振兴、提纯复壮项目38个,建成李梅新品种示范基地10个,新建淡李干加工配套项目9个,新增李梅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5000亩,有效地提升了李梅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龙头引领 “双向奔赴”顶呱呱
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在政府扶持下,目前,顺达食品已发展成为福建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带动了当地李梅产业的发展。
“我们公司加工原料果年收购量约1.5万吨,年产值1亿元以上。”林程介绍,“能够带动5000户左右果农增收,直接、间接促当地就业500余人。”此外,企业大力发展电商,通过直播带货,实现年销售额三千多万元,对八个本土直播团队提供供应链、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扶持。
同时,永泰县还加快顺达食品李梅固体饮料生产线等项目落地,延伸李梅产业链,龙头企业在产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能够引领和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张延晖介绍,早些年,永泰的李梅产业受转型升级影响,从事李梅加工的部分企业或关闭或转型,规上企业从高峰时的二十多家减少到目前的5家,这无疑给当地李梅产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挑战。
挑战,也是机遇。
为了进一步推动李梅产业的发展,永泰县引入了福建省内李梅产业龙头企业在永泰“落地”。其中,“梅满天下”青梅产业园建成后可年消纳青梅2万吨,占永泰青梅总量的三成,并通过建立“企业+农户”合作模式,由企业直接向果农收购青梅,极大地加强了农户种植意愿。农户和企业“双向奔赴”,合作共赢共创“梅”好生活。
此外,永泰还与知名企业合作、引入高校专家团队,共同研发李梅饮料、李梅风味啤酒。
工人漂洗腌制后的青梅。 李昌乾 摄
林景强表示,下一步永泰将充分利用“永泰县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契机,在强基础补短板的同时,推广李梅赏花采摘、研学观光旅游等农旅结合项目,推动李梅全产业链发展,促进园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让百姓的“梅”好生活蒸蒸日上。
(来源_人民网)